緣聖宗師:發四弘誓願

修行的人最重要就是大悲心,如果你沒有大悲心的話修行是修不成。

 

為什麼會有四大菩薩,悲、智、願、行,尤其觀世音菩薩祂的願力是最接近於人類,最需要大家去學習祂,大家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多發願,多修悲、智、願、行,這樣對你們的道行會有所進步,尤其願力很重要。

 

為什麼會講到願力,我剛剛在打坐的時候感觸很深,因為放 阿彌陀佛的音樂,其實我們修行,音樂可以帶著你修行,不一定要佛號,音樂也可以帶你入定,而且也會引起你很多的思想,我剛剛不是定的很深,但是我在領會它音樂裡面的含義,它帶我更高一層,所以我剛剛也作了一個法,為什麼我作一個法?因為大家道行不是進步的很快,所以我作個法,希望消大家的業障,大家趕快修上去。

 

我剛剛聽音樂的時候在想,為什麼自古以來每位菩薩,衪有那麼大的願力?在佛教裡面經常講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作為一個菩薩要有悲心,當眾生有苦的時候,你就必須要去度化眾生,不忍心看眾生受苦,尤其佛乘宗有這麼殊勝的法,又是一個剛創的新宗派,有很多的困難需要大家去克服,尤其是道行方面大家更需要精進的修,只要你體會到人生的無常,就會想要精進的修,不要想我的歲月還很長,一個人什麼時候要走,都很難講,要把握住時間不要浪費時光,但不是要你完全把一切的事情都拋開,畢竟我們還是在家居士,還是要吃飯,食衣住行都需要,並不是叫你世間法完全都放棄,而是不要執著於世間法,用功的修行。

 

以前念佛學院的時候,一天到晚敲敲打打待了四年也沒學到什麼,真正修法沒修到什麼,四年的光陰不算短,如果在佛乘宗用功修的話,四年整天在裡面的話早就證道了,但是我那時候為什麼沒證道?因為 緣道祖師不傳法給我,那時候根本不告訴我什麼,也沒學什麼,祖師就這樣子讓我自己去闖,所以你們可以說是最幸運的。

 

一般出家人他們沒有證道以前,就說我要度眾生,我看他自己內在的眾生都沒有度,怎麼度其他眾生?所謂度眾生就是自己的貪嗔痴先度盡了,以後再來度外界的貪嗔痴,也就是外面的眾生,所以佛乘宗講出家,是出三界之家,不是剃頭髮之家,也不是出外界之家。有時候晚上修拜懺的時候,你回想看看有沒有出三界之家了?如果還沒有的話,自己想想看,趕快加油,趕快修行,時間是很無常的,光陰這麼無情,趕快加強自己,監督自己不要懈怠,趕快精進。

 

修行者自己要訂個目標,我這一生要修到什麼程度?只要你有信心,佛乘宗都有東西可以給你,你想到菩薩的哪一地,佛乘宗都可以給你,但是要靠你個人修,不是說,法給了你卻不修,你就有辦法到那一地,就有辦法質能互變,口說心不修也沒用,所以現在很多人落於口頭禪,我在修行,心有沒有在修呢?只有自己最清楚,自己道行有沒有進步?如果你道行有進步一定有修行上的疑問,不會說沒問題,如果沒問題,代表你用功還不夠,那就要再加強。

 

如果你用功不起來,趕快體悟人生的無常,以及你這個身體的生老病死,它很容易壞,很脆弱,一天到晚為了一些凡事在操心,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萬緣放不下,要修行就要萬緣放下,不要到處攀緣,所以不要為了一切事情而煩惱,要先為你自己證悟了沒而煩惱,為眾生度了沒而煩惱,於一切境當中不執著,不要想我在入定、我要清淨,你有這個念頭出來的話,代表你還不清淨,不要執著於清淨與不清淨,要清淨心不離世俗,所謂不離世俗就是不離開這個世間,不離世間覺,如果你離世間覺才清淨的話,代表道行根本就沒有修上去,如果要到深山才有辦法清淨,才有辦法修行的話,我看這一生都不用修了,你怎麼度眾生?根本不了解眾生的苦,所以還是要在這個世間覺,不離世間覺還要不隨世俗,你的心不隨世間的人而轉動,你才有辦法超脫於世俗人,修行到這種程度叫隨緣不變、不變隨緣,希望各位回去好好修。

 

另外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一位修行的人只要有利益於眾生,利益於自己的道行,不管什麼方法都可以修,都可以學,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,學了一切法之後,到最後你還是要成為一個菩薩,你要發願成佛,也就是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這是修行最大最大的願力,我希望各位多學學這四大弘願。

 

我希望各位多多發願力,只要大家有願力,有這個信心,各位的道行一定很快上去,只要打坐不要間斷、不要停,即使再忙,一天坐個二三十分鐘也好,修行最忌諱就是停下來,停一兩天我再來修,可是停一兩天就差了很多。修行的人要自己先證悟了,才有辦法度化眾生,但是現在很多人沒有證入,沒有真正領悟到聖人的境界就亂傳法。

 

今天我告訴各位這些,原因在那裡?因為從音樂裡面讓我領會、體悟到很深,為什麼會突然間想起過世的祖母?她現在在極樂淨土裡面,雖然說我幫她超度的品位不是很高,但是她在淨土裡面修行我就很放心了,但我又有一個念頭,我什麼時候可以能見到她?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過世的親友,有沒有想過要去看他們?如果有想要去看他們,就趕快修,只要證入初地就有辦法見到他們,只是他已經不知道你是誰了!除非你道行有辦法顯現提醒他,所以沒有道行還是沒有辦法上去,只要你們想到這一點,你們會更用功的修行。

 

 

您可能有興趣閱讀


 

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...